现在唱衰搜索引擎的声音很多,对于搜索引擎我们不能局限在当下的环境来思考问题,应该站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的视角,只有明白的过去发展的变化趋势,才能客观看待搜索引擎的未来。
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:信息传递
在远古时期,那时人类还处于采集文明,狩猎是日常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。在狩猎的过程中人类需要相互配合,开始的时候只能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代表几个简单的意思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,遇到的突发情况变得越来越多,以前有限的几种声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。聪明的早期人类逐步发明了语言,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,人类开始能征服更远的区域。
语言虽然效率很高,但是无法保存信息,同样的信息需要反复重复给其他人听,更多的信息则是记在自己的大脑中。后代想掌握这些信息还得手把手重新教起,人类信息的存储量遇到了瓶颈。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,文字出现了,刚开始是针对记账类的文字信息,后来象形文字等出现,能表示更多的信息,人类存储的信息量大幅增加。
刚开始文字只是少数上层阶级才能掌握的知识,学习是非常奢侈的事情。当纸张和印刷技术出现后,特别是印刷术使得文字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,每个人都享有了获取信息的机会。科技的快速进步也是从这之后开始的。
信息的泛滥使我们面临新的问题,信息太多了,该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我们想要的信息,这个时候需要的是高效的检索技术。上世纪80年代,各类实验性质的搜索引擎大放异彩,每年都会有好几款新的搜索引擎出现。这个阶段是搜索引擎对各种新算法的尝试。截止到现在全球的搜索引擎格局基本稳定下来,第一的谷歌占据绝对的大头,第二是依靠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的百度,第三是微软旗下的bing搜索。
介绍完历史上信息传递的发展历史,我们再回到当下的搜索引擎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,百度、甚至是谷歌可能会消失,但是搜索引擎不会灭亡,它可能是以其他形态存在,比如人工智能等。当前的人工智能能给出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,互联网上没有的信息它有时候还会自己瞎编,这与我们想寻找真实有用的结果是矛盾的,所以当下AI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搜索引擎存在的必要性:信息多样性
我们在搜索的过程中,一部分内容是想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,比如世界上目前有多少国家,喜马拉雅山有多高等;在这些问题之外,更多的是有多种答案的问题,或者也不能说是答案吧,观点可能更为合适些,比如会有年轻人问是去大城市好还是留在家乡的小城市,这种问题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
信息的多样式是有必要的,如果信息全部是单一的,这个社会一定会特别的极端化,因为大家的选择也是趋同的。比如百度出来的结果是人类最适合吃米饭,如果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搜索结果来指导自己的行为,那么大米将短缺,而别的食物会无人问津。另一种更极端的例子是,如果大家的审美都是一样的,那么结婚率会在当前的基础上继续暴跌,全球人口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幅萎缩。因为审美是多元的,所以能产生无数的配对情况,婚姻制度才有存在的根基。
扯得的有点远了,总之搜索引擎因为信息多样化的存在,在现在乃至未来一百年都是不会消亡的。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知识小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s://www.gerentouzi.com/101.html